油飯,彌月禮盒,彌月油飯
    關於我們   古早味滋味   彌月禮盒   研發團隊   油飯做法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從“開膛破肚” 到內鏡微創切除

病例壹:出國10多年的王先生,3年前回到開封過年,與親朋好友的聚會不斷,觥籌交錯中突感胸口燒灼樣絞痛,第二天胃鏡檢查發現食管壁有壹個直徑約1.5厘米大小的淺潰瘍,醫師診斷為早期食管癌。面對這個“不速之客”,王先生及家人很難接受傳統的開胸大手術,想著是否有其他創傷小的治療方法。通過上網搜查發現,河南大學第壹附屬醫院可以不開胸進行胃鏡下的切除手術,而且醫院就在開封。於是,王先生來到該院消化內科,經過進壹步診斷後,通過胃鏡進行早期癌的微創切除,住院3天出院。手術後復查3年,傷口痊愈沒有復發。borescope endoscope camera 病例二:近日,劉先生因母親賁門癌去世接受胃鏡檢查,發現胃底賁門下方的胃黏膜下有壹雞蛋大小的腫塊,醫生建議開腹切除腫瘤。聯想到母親賁門癌術後不能平臥睡覺,劉先生求治於河南大學第壹附屬醫院,在超聲內鏡下切除了腫瘤,同時保留了賁門。劉先生逢人便講,今年打了壹場漂亮的保“胃”戰。borescope inspection 據河南大學第壹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開封市消化內科學科帶頭人、開封市消化學會主任委員韓大正教授介紹,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檢查的普及,消化道腫瘤尤其是早期癌和黏膜下腫瘤的發現迅速增多。對於消化道早期癌和黏膜下腫瘤,傳統的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切除,療效確切,但手術創傷大,患者恢復慢,住院時間長,治療費用高,手術後生活質量也大為降低。隨著內鏡技術不斷創新和發展,內鏡發現的大部分早期癌和黏膜下腫瘤可以實現內鏡下的切除,讓患者不用“開膛破肚”同樣達到外科手術的療效。 韓大正講,對於消化內鏡發現的早期食管癌、胃癌和大腸癌,專家首先用染色劑給腫瘤點“顏色”使腫瘤著色,再在腫瘤周圍做壹環狀標記後,在腫瘤下方註射生理鹽水使腫瘤明顯擡起,然後沿腫瘤邊緣標記好切除範圍後切開周圍正常黏膜,使腫瘤與周圍正常組織分離,再用特殊的剝離器將腫瘤從其下方的正常組織上完整切除下來。這種內鏡下的切除方法稱為“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也就是消化道上“鏟”腫瘤。而對於超聲內鏡發現的黏膜下腫瘤,首先應用圈套器掀掉腫瘤表面的正常黏膜,露出腫瘤的“廬山真面目”,再用特殊的器械將腫瘤完整挖除出來,這種內鏡切除方法稱為“內鏡黏膜下挖除術(ESE)”,也就是消化道上“挖”腫瘤。“與傳統外科手術相比,ESD和ESE治療具有微創、恢復快、預後好的獨特優勢,既能保證腫瘤的徹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消化道,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韓大正說。 河南大學第壹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在韓大正教授的帶領下,始終站在全省消化學科發展的潮頭。該科近年引進的超聲內鏡,是壹種集超聲波與內鏡檢查為壹體的尖端醫療設備,除了具有強大的檢查功能外,在它引導下開展的介入手術也不斷推陳出新,使許多原本需要手術治療的消化道疾病能夠微創治療,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費用低等特點。另外,該科自2000年以來開展的內鏡下黏膜剝離技術切除食管、胃腸早期癌及巨大息肉,內鏡下藥物局部註射治療胃、食管癌,胃鏡直視下食管、賁門、手術吻合狹窄行擴張支架置入,賁門失遲緩癥擴張治療,ERCP(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ST(乏特氏壺腹切開術),ENBD(鼻膽管引流術),內鏡下膽總管碎石+取石術,內鏡下胰管取石術,雙鏡聯合治療胃巨大間質瘤,經鼻內鏡膽總管探查等15項新技術均開創了省、市消化系統疾病微創技術的先河,為眾多消化道疾病患者解除了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