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飯,彌月禮盒,彌月油飯
    關於我們   古早味滋味   彌月禮盒   研發團隊   油飯做法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攻堅克難戮力前行 易地搬遷再戰再勝

文章来源:http://news.163.com/17/0508/05/CJT1P7GN00018AOP.html

(原標題:攻堅克難戮力前行易地搬遷再戰再勝)  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而易地搬遷的貧困地方則是“短板中的短板”。只有堅決啃掉易地扶貧搬遷這塊“硬骨頭”,通過“易地搬遷脫貧一批”,才能最終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任務。  作為全國易地搬遷的重點省份,如何在“十三五”期間,實現56萬人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是我省脫貧攻堅的一項重大任務。因地施策、因人施策、因地制宜……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實施以來,全省各地逐步摸索形成了一些可推廣、可復制的做法經驗,為貧困地區實施易地搬遷提供了有益借鑒。岢嵐縣用“硬功夫”啃“硬骨頭”  岢嵐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試點縣,尚有貧困人口1.37萬人。去年,該縣緊緊扭住識準貧、扶好貧、脫了貧三個要點,靶向攻堅,落實責任,脫貧攻堅工作扎實推進,重點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力度,集中安置易地搬遷貧困人口551戶1604人。今年,安排需要搬遷4311人。  科學規劃,解決搬遷誰、往哪里遷的問題。該縣采取因戶施策、試點先行、點面結合的辦法,將通過在縣城建設集中安置區、去庫存消化廉租房和進行棚戶區改造、在中心村鎮建設移民房等方式,加快移民步伐。此外,就不愿進入集中安置點的種養大戶等,通過支持改造附近非移民村閑置房產,幫助其就近搬遷;就鰥寡獨殘和留守老人等特殊群體,將采取縣鄉集中供養、鼓勵子女接受贍養等方式進行安置。  科學布局,解決怎樣搬的問題。按照易地扶貧搬遷總體規劃和年度搬遷計劃,我們針對移民戶的具體搬遷意愿和家庭貧困程度,采取縣城集中安置、中心村安置和分散安置三種搬遷辦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形成了城鄉互動、就近安置、村企合作、旅游帶動、軍地共建等多種搬遷模式,在應搬則搬,愿搬則搬的前提下,穩妥地進行合理安置。  多措扶持,解決產業怎樣立的問題。有事做、能致富是易地扶貧搬遷的根本落腳點,要從就業、創業、利益聯結上下功夫。一是在產業扶持上,全力實施岢嵐縣“1661”產業扶貧行動,用好省級金融扶貧示范縣這一平臺,加大發展羊、豆、薯、沙棘、蘑菇、豬6個產業發展力度,立足貧困戶自身實際、力所能及的產業,推廣“2521”養羊模式,落實“211”和“1+1+1+1”與大象合作養豬模式,進行產業扶貧。二是在對接幫扶上,全面落實“一戶一策一干部”工作機制,加強對移民搬遷戶的綜合精準幫扶。三是在創業支持上,摸清本地企業用工需求,積極對接兄弟省市縣用工市場,以勞務技能培訓為支撐,促進就業,推廣“支創貸”,支持青年積極創業。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崗位安排移民群眾就業。四是在資金扶持上,為移民戶發放“支種貸”“支養貸”“富民貼息貸”“科普惠民貸”等貼息貸款。交城縣易地搬遷駛上“快車道”  最近,交城縣東坡底鄉杜里會村移民搬遷戶正在忙著裝飾新居。“以前,在山里每天忙著砍柴、干農活,搬出來之后,就醫、上學、就業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將會過上跟城里人一樣的舒適幸福生活。”村民們高興地吐露出他們的心聲。  東坡底鄉杜里會村包含四個自然村,三個移民村,其中73戶建檔立卡的貧困戶172人,通過移民搬遷至西營鎮田瑞小區,為搬遷戶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在安置區域配套了水、電等基礎設施。  “十三五”時期,交城縣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486人,同步搬遷606人。今年,該縣持續把移民搬遷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關鍵舉措,緊緊圍繞“3558脫貧攻堅”戰略目標,堅持整自然村搬遷貧困戶與非貧困戶同步考慮、分類搬遷,結合全域旅游、農業布局、產城融合、一體推進,爭取年內搬遷2472人。目前,該縣先后開工建設建成梁家莊集中安置點、夏家營敬老院集中安置點、東坡底鄉去庫存集中安置點(西營鎮天瑞小區)、嶺底鄉去庫存集中安置點(洪相鄉安定村康樂小區)等4個縣內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新開辟建設西營鎮西營村移民安置點。  水峪貫鎮、會立鄉、洪相鄉移民搬遷到天寧鎮梁家莊新建安置點。新建安置工程分兩期建設,項目總投資1.2608億元。安置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80人442戶,2017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150人410戶,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總投資7923.9萬元,正在有序推進。  在移民搬遷中,交城縣著力培育產業發展體系,逐步形成了以日光溫室、養殖大棚為主導,勞務輸出為補充的產業格局,切實增加移民群眾的經濟收入。移民群眾搬遷到產業集中區,提高了城鎮聚集生產要素的能力,初步構筑起了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補、融合發展的新格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交城縣寶福牧業公司就業,該公司占地500畝,總投資2.5億元,建設能繁母豬1.5萬頭,仔豬33萬頭,是交城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就業基地。該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貧困戶”的脫貧放養模式,可帶動梁家莊集中移民搬遷及周邊貧困群眾710人穩定就業。平順縣“搬”來安居樂業新生活  平順縣通過多方舉措實現了“移得出、穩得住、能致富”。中五井鄉后南頭村,由于山大溝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惡劣的自然條件長期影響著群眾生產生活、制約著群眾的發展。2016年,后南頭村開始在中五井鄉政府所在地中五井村建設移民新村,總占地面積23.5畝。由村委統一規劃建設,共安置移民人口47戶137人。移民小區還配套建設了便民超市、衛生所、文化活動場所等公益基礎設施。整村移民搬遷工程的實施,徹底改善了村民的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  山大溝深“變”致富后花園。該縣充分發揮舊村山大溝深、適宜種植中藥材的生態環境優勢,與振東等有實力的制藥企業合作,采用提供種苗、訂單收購等方式,積極引導和扶持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植,為村民提供一條長期穩定的脫貧致富增收渠道。項目總投資16萬元,種植柴胡80畝,戶均1.7畝,畝均收入0.5萬元,可實現人均增收1750元。  化零為整“變”致富新平臺。與安陽建設集團合作,將舊村零散的土地進行集中流轉,議定了為期20年流轉土地100畝的農業產業綜合開發項目。村民們獲得的總計80萬元(每畝土地400元/年)流轉收效。通過流轉土地,村民實現人均年增收234元。  借力發力“變”致富新途徑。充分利用國家實施光伏扶貧有利時機,總投資119.4萬元(支架投資33萬元、光伏發電設備投資86.4萬元),其中:移民后續產業補助資金33萬元用于光伏支架建設;省老干部局領導包村補助資金57.6萬元用于光伏發電設備建設補助。建設96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涉及32戶96人,每戶安裝3千瓦,戶均投資2.7萬元,其中領導包村資金每戶補助1.8萬元,自籌0.9萬元。項目建成年可發電14萬度,年收益12萬元,貧困戶戶均年增收4000元,人均年增收1300元。天鎮縣聚力破瓶頸辦大事  天鎮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縣,貧困群眾居住在連片危破土窯洞,貧困程度極深。2016年,該縣易地扶貧搬遷3500人,涉及1428戶,其中建檔立卡1045戶2500人、同步搬遷383戶1000人,涉及安置點29個村,總投資需1.09億元。目前已全部開工,集中安置點全部住房主體工程建設完成達到93%,預計2017年6月全部完工,年底前入住。  強化黨政主導,形成整體工作合力。2016年,天鎮縣專門成立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做好移民工程;嚴格實行領導包聯制度“四個在一線”,做到領導在一線指揮,干部在一線工作,辦法在一線研究,問題在一線解決;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實行旬檢查、月匯報、季考核、年總評,促進工作落實。  科學合理規劃,分類分步推進實施。天鎮縣本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次規劃到位、分步建設實施”的原則,堅持與美麗鄉村建設、與基礎設施配套、與推進精準扶貧、與保護節約用地四個結合,進行科學合理謀劃,做到全面考慮、統籌推進。同時,加強移民工程管理,嚴格實行“五統一”: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招投標、統一監理、統一施工。特別是根據村情實際和貧困現狀,充分考慮群眾生存發展和自身能力,確定了小村并大村、就近移民、集中搬遷、自主分散四種模式,為加快推進移民搬遷探索了有效途徑。  整合捆綁項目,破解建設資金瓶頸。該縣按照“項目整合、資金捆綁、各盡其力、各計其功”的原則,積極整合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抗震改建等項目資金,集中扶持貧困群眾新建住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最大限度地發揮項目資金聚集效應。在土地方面,利用雙重模式,解決用地靈活多樣。一是利用土地增減掛鉤方式解決移民建房用地;二是利用中心村廢棄舊宅基地重建新房。  產業同步推進,促進群眾增收脫貧。為了使貧困群眾“搬得出、住得穩、快致富”,該縣按照“群眾搬遷到哪里、產業就跟進到哪里”的原則,加快移民新村特色主導產業建設,在使用好易地搬遷產業資金的基礎上,將戶用光伏發電項目、扶貧連片試點項目、棚圈建設項目、整村推進項目等優先向新建移民村傾斜,不僅改善了群眾居住和生產條件,也加快了群眾增收致富步伐。榆社縣多措并舉“挪窮窩”  易地扶貧搬遷是榆社縣脫貧的主要途徑,全縣搬遷任務是7000人。為打贏打勝這場戰役,榆社縣多措并舉,扎實有效推進易地搬遷工作,力爭讓貧困群眾歡歡喜喜“挪出窮窩”,扎扎實實“拔掉窮根”。2017年,安排實施2295人的易地搬遷。目前,各鄉鎮已完成集中安置點項目前期手續,4月份全部開工建設,年內主體完工。  科學規劃引領,解決往哪搬的問題。將易地搬遷與新型城鎮化、中心村培育建設、舊村開發利用和村莊撤并相結合,突出精準扶貧、分類扶持的要求,尊重群眾意愿,統籌合理布局,堅持規劃引領,以縣城集中安置為主,取一次性規劃布局,分年度實施的辦法,計劃3年任務2年完,規劃布局在縣城區建設三個集中安置點,分別在9個鄉鎮的中心村建設9個集中安置點,原則上對300人以下的邊遠山區生活條件差的貧困人口實施搬遷,積極鼓勵和支持貧困人口向中心村和縣城區搬遷。  強化組織領導,解決靠啥搬的問題。面對易地搬遷這塊“硬骨頭”,榆社縣照“市縣抓落實,鄉村具體實施”的總體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縣政府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住建和扶貧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組,強化各級各部門的責任,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建設規劃編制、資金安排以及后續產業扶持計劃、生態修復、土地復墾、戶籍遷移、子女上學、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時,縣委、縣政府將易地扶貧搬遷納入年度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與各鄉鎮簽訂易地扶貧搬遷目標責任書,明確目標任務,嚴格督查考核,建立通報約談制度,啟動行政問責,確保任務完成;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協同作戰、形成合力。  易地搬遷,錢從哪里來?該縣用足用活搬遷政策,主動承接好中央、省、市易地搬遷專項資金;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優先解決集中安置點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配套資金不足問題;金融扶貧“貸資入企”優先覆蓋年度易地扶貧搬遷戶,有效緩解貧困戶自籌資金壓力。夏縣“搬家”與“幫業”同步  夏縣地形概貌為“七山二川一丘陵”,居住在山區的群眾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產生活條件差、增收致富門路少,實施易地搬遷是實現加快發展、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十三五”時期,全縣易地扶貧搬遷涉6個鄉鎮7775人。  2016年9月以來,夏縣采取“先動工、再辦理、后補齊”的辦法,將“十三五”時期任務一次規劃、全面鋪開、整體推進;2017年是該縣脫貧摘帽的決戰之年,易地搬遷必須全面完成。為此,對所有安置點倒排工期,要求9月底前主體工程全部完工,11月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部到位,12月初分房到戶。目前,全部8個集中安置點都已開工,竣工3個。  明確主體,開辟綠色通道。該縣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列為頭等大事、“一號工程”,制定了政府主導、鄉鎮主體、部門負責的工作機制,相關職能部門均派出骨干,全程服務。針對設計、評審、招標等環節手續多、時間長、進度慢等問題,開辟綠色通道,簡化辦理流程,將正常情況下需要2—3個月的手續辦結時間壓縮在1個月內。  精準識別,落實到戶到人。嚴格按照《山西省關于進一步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若干意見》有關規定,各鄉鎮包片副職、包村干部、第一書記和兩委干部進村入戶宣傳,耐心細致動員,確保了群眾知曉率和政策普及率;鄉鎮政府逐戶簽訂搬遷協議,實行“一戶一檔”管理,精準到戶到人,按照村組審核、鄉鎮審定、縣級審批進行了“兩公示一公告”,提升了群眾認可度。

關鍵字標籤:桃園搬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