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飯,彌月禮盒,彌月油飯
    關於我們   古早味滋味   彌月禮盒   研發團隊   油飯做法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日本最深的大峽谷:黑部峽谷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sina.com.cn/o/2005-07-29/13516561943s.shtml"

  初游黑部峽谷,被她那線條清晰、銳角鋒利的巨大的V字所震撼。站在她的面前,就好像蒼天也被切割成了V字形,原本高聳入云的山被斬首破腹了一般。展現在眼前的這個V字外側是深綠——那是郁郁蔥蔥的灌木樹叢,內側呈土灰——那是巖石絕壁,一條縱向的白線鑲嵌在中間——那是飛流直下的黑部川,絳紅和橘黃濃淡相間地裝點著V字的主線及其兩旁,那是秋天特有的峽谷景觀。  激流濺起了飛沫,遮擋了人的視線,看不清峽谷里有沒有生物,有沒有路,只模糊地看見一條沿著懸崖峭壁往上游伸展的鐵路線。  這就是我慕名而來的日本最深的大峽谷——落差3000米的黑部峽谷。我所仰慕的這個峽谷,在她的名字前面被冠以三頂桂冠:“中部山岳國立公園”,“特別名勝”,“特別天然紀念物”。其中,“中部山岳國立公園”的桂冠是70多年前的1934年12月由國家加冕(指定)的。  孕育了日本最深的V字形大峽谷的是立山。富山縣內的立山,猶如她所在的縣名一樣,是富庶的山。立山位于富山縣的東部,海拔3015米,自古以來是座火山,冰斗發達。其形狀優美不說,還從中世到近世一直被人們視作信仰的山。傳說立山在宗教意義上的開山是在奈良時代,與富士山、白山并稱為日本的三大靈山。立山山麓從古老寺廟的村落再往深處,曾經被視為靈地,女人不得入內。有一幅《立山緣起圖》描繪了當時人們身著白衣,頭戴斗笠,足蹬草鞋,手持金剛杖,去立山“禪定”的情形。明治維新發布了神佛分離令,開展了廢佛毀釋運動,傳統的信仰遭到破壞,宗教色彩淡了下來。  在未作為旅游景點開發以前,登立山并非人皆可行,除了上述自然條件惡劣,人為限制等因素以外,還由于是靈山(也有人認為是魔山)。登山作為一種宗教活動,只是佛門修驗道的修行者和登拜者之事。到了近代,也有登山家把她作為北阿爾卑斯的主峰而光顧的,但是,對于一般國民來講,她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自從開放以來,這個深山幽谷變成了綜合性的川岳觀光線,成為每年觀光客達一千萬人次的國際級的觀光地。  登山的起點站是宇奈月。之所以從宇奈月開始“立山黑部阿爾卑路”的游覽是因為宇奈月本身就有十分的魅力,是富山縣最大的溫泉鄉,宇奈月溫泉以可容納4000人而聞名。再則,把宇奈月作為進入峽谷的玄關這樣的路線選擇是各種導游書所推薦的。  從宇奈月到櫸平,鐵路線全長20公里多,以平均一小時16公里的速度前進,約乘了1小時20分鐘。在這段時空距離中,我們穿過隧道41次,跨過橋梁22回。沿線是黑部峽谷的核心,身邊展開了一幅大自然的全景圖。那架在令人不由膽戰心驚的深邃山谷中的鐵橋,那拒絕人們靠攏的斷崖絕壁,那閃爍著寶石綠光的清冽的河流……我的五感無論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中的那一樣,都在這個微小的旅行中受到了碩大的觸動。  從櫸平再往上,就是一人寬的登山路,也有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我們乘坐纜車和索道車上升到覆蓋著積雪的山腹并在候車室蓋了一個紅色的紀念戳:離星星最近的站——標高2,450米室堂站;我們步行走過貫穿山頂正下方的立山隧道,攀上陡峭懸崖上的大觀峰并登上瞭望臺眺望了高聳入云的山巔——立山連峰和后立山連峰;我們乘坐巴士領略了秋季的高原風光并在海拔2000米的彌陀原拐了七道彎,接連畫了好幾個“之”字。那種感覺妙極了,就像坐在轎子里通過上海老城隍廟的九曲橋!山上的空氣顯然比“下界”稀薄,但是,有一種置身于云里霧間的感覺。  返回富山站的電車從立山站始發。暮色已經降臨,從開過田園地帶的車窗里往外看,立山的連綿依然依稀可見。直到快要跨過常愿寺川時,后背還感覺得到立山的壓迫。順便提一下,常愿寺川這條長56公里,高低差3000米的世界罕見的激流的源頭就是立山。  文章來源:日本《中文導報》作者:徐晨陽

關鍵字標籤:黑部立山五箇山合掌屋旅遊團